close

05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.jpg

因為某位小夥伴從年初以來的『強力推薦』,其強大熱情打動我,於是看了《1987: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》(1987: When the Day Comes)這部2017年底上映的韓國電影(這回暫先略過,之後再深談)。這一看哪,還真不得了,我竟因此入迷,接著找了一些相關新聞資料,於是『尋線』看了這部以1980年5月『光州民主化運動』為背景、真人實事改編的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(택시운전사)。

 

先說說『轉型正義』(Transitional Justice)電影,這類型電影主要描寫過去獨裁政府侵害人權的不正義事件,以鏡頭及影像敘事來還原過去被掩蓋甚至粉飾的歷史真相,或多或少給予批判。而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是該類型的傑出作品,它讓兩個原本和該事件毫無關係的角色身歷其境,藉由其眼來更真實顯示權力者的粗暴,也以主角思想的轉變(或說進步),來凸顯『正義』本身,這是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成功也最具說服力的地方。

 

這部電影由韓國最具影響力男演員,演出過《末日列車》、《觀相》和《辯護人》三部評價、票房皆佳的宋康昊主演,在電影中是一名首爾計程車司機金萬燮(金四福),另由湯瑪斯.柯瑞奇曼(Thomas Kretschmann)飾演向全世界揭發韓國『光州事件』真相的德國電視台ARD-NDR記者尤耳根.辛茲彼得(Jürgen Hinzpeter)。電影講述一名首爾計程車司機與一位德國記者『並肩共戰』,冒險前往事件發生第一線進行採訪紀錄,既揭露權力者碾壓百姓的粗暴又展現人性的善良溫情,樸質含蓄敘事又能感動心腑,電影不會生硬,非常好看。

 

以下分享我看了兩次這部電影,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兇的觀影心得——

 

【觀影心得】

 

  • 電影一開頭,在輕快音樂聲中,金萬燮哼歌開著他的愛車,同時也是他生財工具——計程車,行駛公路上。這個開場非常妙絕,它簡潔型塑這個角色的『外貌』,讓你以為這人就是一個熱天知命的平凡計程車司儀,就是那種生活再不如意,幾杯黃湯下肚後豪邁喊爽快的中年大叔。然而隨著劇情逐步推演,你這才發現他是一個對現實不公抱持『隱忍』的單親爸爸,自己的女兒被房東太太的兒子打,也只能低聲下氣道歉的男人。
     
  • 承上,但他又是一個很愛很愛自己女兒的父親,劇中有一個很容易忽略的地方,那就是他很熟稔地用緞帶幫女兒綁了一個漂亮的馬尾。不信你去問問,若不是經常做,有那個男人可以做到。而你也看到他因現實的經濟壓力,無法給予女兒更好生活的愧疚和無奈,那表現在『一雙鞋子』上,當他知道女兒因為布鞋太小只好將腳跟踩塌來穿,他何嘗不想買雙新鞋給女兒呢?但戒嚴令一下,去哪裡載客人?這也驅使他後來鋌而走險去承攬彼得前往光州這趟載客生意的動機,一切為愛,但卻表現出唯利是圖的嘴臉,這也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彼得很不信任他,但最後卻與之成為莫逆的原因。
     
  • 起先金萬燮的形象是有利可圖衝第一,危機當前先落跑,直到電影後半,你才了解他愛惜那輛計程車,是因為對他來說這車有三層意義:首先,它是生病妻子臨終前顧慮鰥夫孤女的生計,『要求』金萬燮買的,所以對他來說,這車是妻子的遺愛,他怎能不珍惜;其二,雖已散盡家財,但拿這最後一筆買車的錢『或許』還可救活妻子,但他卻假裝地應承妻子去買了這車,對他來說這『或許可以治好妻子』的一念是一生的罪惡感,他甘願領受終生的枷鎖;最後,這車也是他對女兒的愛與責任,妻子死後他一度消沉酗酒,直到女兒的眼淚喚醒他身為人父該承擔和該付出的,所以他不是貪生怕死,而是他知道只有自己是女兒唯一的依靠。
     
  • 電影很巧妙的透過金萬燮這個角色,讓你毫無所覺地跟著對於民主抗爭運動態度與想法產生轉變——因為抗議群眾,金萬燮的車子塞在路上,以及車子這抗議群眾撞到損傷時,他嘀咕抱怨著:『這些大學生就是過太爽、太閒才會做這些無聊事,把他們抓到沙烏地去才會知道什麼叫苦。』你看看,這是不是跟你我很像,當看到媒體報導那些抗議活動,先不論其目的性是否合理,你就是會先入為主的覺得這群人『吃飽太閒』。電影中段,當金萬燮親眼看到軍人拿棍棒向手無寸鐵的民眾打壓施暴,你會跟他一樣講出這句:『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老百姓!』當到了最後,眼見軍人槍口對準人民扣下板機,你已感到無比憤怒,此時此刻,你已成為整個群眾抗爭活動的『一份子』。這就是功力,它不是講理來說服,而是引導你步步情感淪陷,高明啊!
     
  • 電影中有一個很好的對比,因為車子故障又逢宵禁,金萬燮與彼得只好在光州的好心計程車司機家中過夜。此時金萬燮身處事件『核心』看著『外界』不實甚至刻意扭曲的報導,他瞭解了過去以為的真實不一定是真相本身。隔天一早,他留下彼得驅車獨自離開,出了光州後在一間麵店吃麵,這時他身處『外界』再度目睹對於『核心』的曲解,致使隔桌民眾和過去的他一樣,受政府惡意欺騙及愚弄。所以他毅然決然再度回到光州,他要協助彼得離開,他要協助彼得讓『真相』公開!
     
  • 『鞋子』是整部電影中很重要的象徵意義,第一個部份就是作為金萬燮和女兒的婦女連結,當他第一次隻身從光州出來後,這時有了錢,就是先為女兒買雙新鞋,就算花多點錢也要買雙漂亮但不一定實用的皮鞋,若你細心,會發現他是一個會記住女兒年紀甚至鞋碼的父親(很多父親是做不到的)。第二個就是當他再度回到光州,到醫院後目睹前晚還和他們有說有笑的大學生在植,現在卻冰冷的躺在地板上用一塊臨時找來的髒舊白布蓋著,看到露在白布外的雙腳,一隻鞋脫落了,他蹲下身來親自為在植穿上。人皆愛其子,他愛著自己的女兒,而眼前這個早逝的年輕生命何嘗不為其父母親人所愛?也在這一瞬間,他的良知醒覺,徹底看清政府的不公不義。唉…這幕真是整部電影最具憐憫與哀傷的一幕啊!
     
  • 這部電影做到了一個很棒的地方就是它懂得『節制』,許多人會詬病韓國電影『灑狗血』,但這部則不會。它有拍出光州事件的槍砲鎮壓,但不過度渲染,寧可避開濺血而讓你更有反思;它有刻劃人與人的溫情,但拿捏有度,你會感到民眾團結與互相扶持、為大義的犧牲與讓步,但不會哭哭啼啼、撕心裂肺。甚至是最後金萬燮與彼得的友誼也是——臨行前彼得要金萬燮留下聯絡資料,日後好再予以答謝,但金萬燮卻刻意以『四福』為假名,刻意隱瞞。不說煽情台詞,但簡單的『謝謝』已道盡一切——對金萬燮來說,『謝謝』彼得帶他看見真相,並為自己國家的人民伸張正義;對彼得而言,『謝謝』金萬燮不惜身命地成全,以及再次鼓勵他拾起身為記者揭露真實宣告予眾的使命。
     
  • 相較於金萬燮這個角色,彼得發揮的空間就少了非常多。大概只有兩個地方讓人有印象——第一個就是在光州計程車司機家晚餐那段,透過他破洞露腳趾的襪子,顯示這角色不愛惜己身,也要衝往前線的記者精神。其次,就是後來,他不斷透過演講等方式,想再與金萬燮見面,這顯示其重感情的性格和情感的深厚。而影片最後放入一段彼得『真人影像』,那是2015年受訪的影像,當中他彷彿哽咽地說著好想好想再與金四福先生見上一面,為當年的幫助,表達感謝,我看著,內心很是感動。。

 

不畏全斗煥獨裁政府,彼得後來還曾多次前往韓國採訪,還曾遭到便衣警察逮捕拷問,對其頸部與脊椎造成永久性傷害。他一直在尋找當年協助完成任務的『金四福』,但直到2016年過世前,兩人未曾再見,成為彼得臨終前莫大遺憾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部電影上映後不久,『金四福』的兒子出面接受訪問,才得知其父親因親眼目睹光州事件,回來後,無法揮別那些內心的掙扎與交戰,痛苦地開始喝酒,甚至越喝越多,於光州事件後的第四年,因肝癌逝世。金四福兒子提到,那回父親從光州回來後,說的第一句話是:『怎麼這樣殺害自己的同胞?』

 

時隔近40年,其兒子自豪地說道:『父親不僅是載着外國記者到光州的司機,也是一位關心民主的人權主義者。』並表示:『將父親的事蹟告訴世人,才是兒子該做的事。』我想,這也就是你我看這部電影的使命,永遠記得,真相唯有透過彰顯,才得稱為真相;正義唯有獲得伸張,才得稱為正義。

 

P.S.這回的心得寫得非常辛苦,但很值得!我還會挑戰完成《1987: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》(1987: When the Day Comes)、《華麗的假期》(May 18)這兩部同樣講述全斗煥政權暴行的電影作品,這回比較沒有談到關於政治面的事情,留待講這兩部電影時再講。但,可能得等一段時間…

arrow
arrow

    我是視想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